重庆育才中学高2022届高三(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多数阐释者认为《诗经·思齐》是"歌文王之德",但学者董乃斌指出,就诗篇而言,其歌颂的重点却是周的几代王后∶"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据此可知A.东周已经实现男女平权B.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体系C.中华文明蕴涵人文色彩D.纲常思想日益走向瓦解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犁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使用;秦汉以来不断更新,除犁铧全铁外,还出现了便于深耕和碎土的犁壁;唐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操作灵活方便的曲辕犁。耕犁的变化A.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B.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C.推动了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形成D.使南方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3.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著作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是朝代作者及医学著作记载魏晋南北朝雷教《雷公炮炙论》记载了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17种制药法,隋唐苏敬等(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收录了9类844种药物,详细记载了对中药的选择、炮制、熬制、服用等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药方5300多个,收集、记录了800多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对其中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都做了详细论述A.立足实验B.重视实践经验C.逻辑性强D.崇尚辨证施治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痛斥理学家是“伪君子”;另一个思想家颜元嘲笑理学家“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还把理学家一贯奉行的“正其谋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信条改为“正其谋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们的做法A.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儒学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5.关于公车上书一事,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记载:“……乃合十八省举人……为万言书……至四月初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现代学者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等档案编成《戊戌变法史事考》一书提出“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由此可以得出A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接近历史事实B.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史实C.通过后人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占有更多原始史料更有利于探寻真相6.光绪27年(1901年)“北京议定书”要求惩办“首祸诸臣”:“庄亲王赐死,端郡王发配新疆终生监禁,毓贤被处决,董将军革职,已死刚毅、徐桐、李秉衡身后受辱,夺回原官。各省共119名官员受到了从死刑到申斥不同程度的惩罚”。上述惩罚可能是基于他们A.支持过太平天国反击侵略B.反对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参与或纵容民众反帝运动D.极力反对光绪维新变法7.部分热衷于借戏剧以警悟世人的知识者和革命者曾以粉墨为生涯,以当时人演当时事。 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等剧目。这些剧目,A.反映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B.折射出当时进步的政治诉求C.受西方戏剧文学影响很深D.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8.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9.1954年7月,中央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制定了“必须走出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边界问题、处理华侨双重国籍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D.朝鲜和东南亚问题的解决10.195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六百二十八亿元》的报道,其中”六百二十八亿元”被编辑加粗,使读者一目了然。文中指出原煤、生铁、钢产量比1956年分别增长1800万吨、107万吨、77万吨。这个报道A.说明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B.引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C.表明我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D.体现了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11.公元前21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致信色萨利城市拉瑞萨当局说,你们或许可以看看罗马人的做法,“在奴隶获得解放时,把他们纳入公民队伍,让他分享官职。通过这种方式,罗马人不仅扩展了他们的国家,而且建立了大约70个殖民地”。腓力五世意在说明A.开放公民权有利于国家发展B.城市管理要加强公民参政意识C.解负令有助于扩大公民基础D.罗马帝国建立得益于殖民扩张12.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总额在其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71年达到了3/5。与此同时,英国的煤产量从1850年的4900万吨增至1870年的1.1亿万吨,动力机械由1840年的35万马力增至1870年的90万马力,1850--1870年的棉花消耗量从5.88亿磅增至11亿磅。这表明A.英国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英国国内生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对外贸易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高涨,13.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谈道:“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然后再迫使它控制它自身”。可以说,从制宪到内战期间(乃至更晚),美国人主要面临的都是第一个问题。美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通过了《邦联条例》B.建立三权分立机制C.建立并巩固联邦制D.确立了两党制体制14.观察1935年漫画《新政治疗》。画面中山姆大叔一脸病容,精神不振。他的身旁摆放着一堆药瓶。罗斯福化身为医生,提着“新政疗法”的药箱,对化身为护士的“国会”说:“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就必须更换治疗方案。”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新政治疗”到1935年仍收效甚微B.大量管理机构使美国经济更加混乱C.社会舆论对罗斯福新政失去了信心D.新政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需要国会支持15.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分别为停在海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A.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C.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D.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儒家思想的法典化和法家法律的儒家化,则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秦律规定:“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非公室告,勿听”。又有“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等规定。从法律实践的价值观来看,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两者的结合可以从《唐律》中的“十恶”中得到集中反映。“十恶”中有四条半是维护宗法家族秩序的,另有四条半是维护集权专制政体的。——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材料二1840年之后,西方法律文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礼治文化为底蕴、以专制体制为支撑的传统中国法律制度逐渐走向解体。各种社会力量在探索自强救国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改革法律的方案,中国传统法制逐渐向近代法制转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立了以《六法全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但近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秩序始终未能得以有效确立。——摘编自蒋传光《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向近代法制转型的原因,并说明其阻碍因素。18.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19.一个人的命运,与他所在的时代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鲁冠球60年代开始创业,办过粮食加工厂、修车铺等,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屡割屡生。1969年,国家政策松动,为服务农村,鲁冠球创立宁围万向节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号角吹响,鲁冠球果断舍弃“多角经营”,集中力量专攻万向节(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报废3,万套有瑕疵的万向节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使万向节厂逐渐做到全球专利最多、规模最大。1983年,鲁冠球主动提出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以个人家产作抵押,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并承诺承包后利润指标翻一番,以此获得厂长经营自主权。他以开拓者的胆识开了浙江企业承包改革的先河,这份合同成为后来企业承包经营的范本。承包以后,首创兼顾国家、企业、员工三者所得的“联利计酬浮动工资制”,员工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效益大增。1988年,万向节厂与当地政府划清产权关系,为长远发展扫清了障碍。以1984年万向节首次出口美国为标志,逐步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1990年组建万向集团公司,1992年实施组织机构改革,万向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总厂式”到“集团化”的转变,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以后,鲁冠球加快推行股份制,1994年1月10日,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是国内A股乡企异地上市第一家,开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鲁冠球创建的万向集团,从田野走向世界,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稳居龙头,商业模式被哈佛大学当成中国企业崛起的样本研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一次伟大觉醒,鲁冠球则一直走在队伍前列。——摘编自《人民日报:最美奋斗者专栏》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向社会各界公示。请你给企业家鲁冠球写一篇先进事迹演讲稿。(要求:演讲主题要紧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演讲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A.立足实验B.重视实践经验C.逻辑性强D.崇尚辨证施治【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1)图3(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图4(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意义: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战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7题答案】【答案】(1)特点:自成一体;礼法结合,以礼为主;服务于宗法家族秩序和专制政体;等级色彩浓厚。(2)原因: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思想解放的影响;中国政治变革的推动(或回答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回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倡导。阻碍因素:中国近代社会动荡不定,战乱频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8题答案】【答案】(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剥削农民;官府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影响:不能为工业产品提供市场;不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不能为工业和城市提供足够的原料和粮食;不能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示例: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暂时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减轻农民地租。解放战争时期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均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题答案】【答案】演讲主题要紧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演讲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评分标准:层次一:演讲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能够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并能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层次二:演讲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内容较完整,逻辑较为清晰,能够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层次三:演讲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不能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