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22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担忧:“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好蔬菜的人却在减少。”针对此现象,政府应该①严格管理,引导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②加强市场监督,打击部分媒体的违规炒作行为③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提供优质新闻产品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我想和你唱》是湖南卫视的一档大型互动音乐综艺节目,该节目每期会邀请三位歌手与爱好者合唱,爱好者们可通过芒果TV、唱吧等软件参加合唱,并有机会参与现场录制,和歌手同台演唱。这一节目播出之后收到了几乎零差评的良好效果。其成功在于①顺应“互联网+”大发展的潮流,拥抱新媒体 ②以创新为基础,摒弃传统,革故鼎新 ③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立足市场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A【解析】“摒弃传统”说法错误,故排除②;材料未体现经济效益,故排除④;节目通过人们软件等媒介吸引普通百姓展示自我,体现了其顺应“互联网+”大发展的潮流,以及面向广大人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故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10\n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圈粉无数。它对清廉官员进行了肯定,对贪腐官员进行了鞭挞,对党和国家反腐决心和行为进行认可。专家表示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这说明①优秀文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4.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还依然存在。下列关于我国依然存在落后、腐朽文化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B.市场经济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腐朽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冲击D.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4.D【解析】题目考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为反向选择题,A、B、C都是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A是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历史原因,B是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外部原因,C是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内部、现实原因;D不是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原因,入选。故本题选D。5.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地名命名出现很多问题:乱取名、取怪名、取洋名,命名随意性增大;街区、道桥、车站以人名、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命名问题比较突出,命名商业化、庸俗化;一些房地产建设项目杜撰虚拟的“广告名”开展营销,“一地多名”“贪大求洋”“名不副实”问题严重;在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同时,不少历史地名逐渐被弃用。上述种种乱象说明A.地名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和传统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城市重要文化资源B.地名是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是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10\nC.在地名命名中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地名文化内涵D.地名命名必须彰显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避免与商业产生联系5.C【解析】题目中,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地名命名出现了命名商业化、庸俗化的现象,在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同时,不少历史地名逐渐被弃用,这说明了在地名命名中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地名文化内涵。故C选项入选。A与题意不符。B中“精神纽带”表述错误。D选项中“避免与商业产生联系”的表述错误。6.习近平曾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材料启示我们①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其他民族文化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除。选D。7.2022年4月18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在上海举行。该工程将在梳理研究中华神话资料、考古发现和各民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学舞台、影视美术作品。此举旨在①创造优秀文化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③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④寻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7.C【解析】该工程旨在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并不是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不选;“该工程将在梳理研究中华神话资料、考古发现和各民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文艺作品,这说明此举旨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②10\n正确;外来文化也有精华,“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观点不正确,③不选;创作“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学舞台、影视美术作品”,这说明此举旨在寻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8.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江苏文明办开展了以“文明江苏·温暖新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集中活动,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组织动员志愿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城乡营造欢乐祥和温暖的节日氛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A.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由此可知,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要求③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④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B【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①④符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②10\n是不科学的;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10.全民阅读,需要各级政府划拨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建设图书馆、公益书屋、阅读长廊等,并配备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使公民能够在阅读中提升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其原因是①政府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④不选。答案选B。11.“浙江希望工程在线”是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公益性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完成爱心捐助。“互联网+公益”的方式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有利于进一步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④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D【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对于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12.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10\n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③乡约家训主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C【解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积极合理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①是不科学的;③夸大了乡约家训的重要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22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1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这表明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0\n②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④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C【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对于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要求青年人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①项与题意不符;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15.在关于“什么是富贵”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机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凭借良好口碑,接连打破国内多项电影票房纪录。当片尾护照上打出“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一种自信。中国英雄的身后,是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和公民海外利益的信心和能力,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守护世界和平的承诺和履约。中国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10\n有观众在观后感中写道:“电影带给我们的显然不只是激情和精彩的体验,更有一种叫做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东西,在发酵、在升腾、在传递。”“它符合、呼应了国势和民心,契合了现在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央视发声点赞,称影片“热血忠诚续写英雄篇章”。在观众叫好、影片叫座的同时,一些外媒也出现了阴阳怪气的论调,称《战狼2》的热映是因为宣扬爱国主义,迎合了当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也有观众认为,《战狼2》剧情衔接生硬存在漏洞,缺乏深度思考和精细刻画,过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需要文艺形式来表现,而真正面向大众的文艺形式就是电影。结合材料并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影视作品的创作为什么需要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中国精神。(12分)16.【答案】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②影视创作中坚持发展大众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④在影视作品中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契合了中国崛起过程中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因而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每点3分)17.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没有传统,不能没有梦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零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造成阅读障碍,这一现象引发了激烈争论。赞成派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纯洁”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看懂“古文”,但“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反对派则认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10\n材料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建设以及精神层面的建设必不可少。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拥有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自信。没有中华文明的传承、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持汉语的纯洁性?(2分)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6分)(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10分)17.【答案】(1)答案一:赞同。(2分)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有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汉语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③评议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外来语的过度使用会破坏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每点2分)答案二:反对。(2分)理由:①文化需要交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评议的合理成分,有利于汉语的丰富和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世界。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顺应时代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吸收外来语言,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会损害汉语的纯洁性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每点2分)(2)①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②实现中国梦,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助力中国梦的实现。③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10\n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⑤实现中国梦,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每点2分)的独立和尊严”得到启示,从文化的民族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去分析说明;若反对,学生可从材料“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以及“‘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等中得到启示,从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借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进行阐述。(2)该题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考生可以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等角度作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