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22高考地理(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一轮复习:4-2-3第三讲 中国的分区地理(随堂演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含精细解析)读我国某年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2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总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第2题,由图可知,北方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高,但水资源缺乏,西南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低,但水资源总量丰富,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答案:1.C 2.B下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5题。3.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3\n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4.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5.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解析:第3题,图中A地位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建设能源基地。第4题,B地区长条状的产业带主要沿兰新线分布。第5题,图中C在三峡地区,D在云南境内。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能源开发。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答案:3.D 4.B 5.C6.读西藏自治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把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10°C积温。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地区≥10°C积温为1600~3400°C,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区,粮食单产高,其≥10°C积温约2000°C,年降水量300~600毫米。(1)描述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线的主要特点。(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西藏自治区湖泊众多的原因。(3)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3\n(4)说明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解析:第(1)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分布地区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分析,就是要分析各个自然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对湖泊形成的影响。第(3)题,文字材料中有气温和降水等信息,同时青藏高原具有光照强且日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包括作物类型、熟制、产量及品质等。第(4)题,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如何发展一、二、三产业,开发优势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答案:(1)以公路线为主;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少;运输网以拉萨为中心。(2)高山冰雪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地表不平,低洼处易积水形成湖泊。(3)年降水量300~600毫米,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10°C积温约2000°C,适合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且农作物种类少(以麦类为主);光照资源充足,气温的昼夜温差大;农产品的产量高、品质好。(4)位于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发展旅游业;邻国多(陆疆长),发展边境贸易;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开发能源资源;农畜产品较丰富,发展其加工工业;交通不够发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