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22高考地理(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一轮复习:2-6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小结(随堂演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含精细解析)(2022年中山模拟)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结合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域,陆续发现了北极熊的尸体。调查显示,北极熊的数量正在下降。材料二 夏威夷群岛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旅游胜地,其旅游和制糖产业直接收入情况见图甲。材料三 有关DDT在食物链中的富集情况见图乙。(注:DDT为20世纪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农药)1.造成北极熊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受海豹群攻击受伤所致B.患了严重传染病C.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D.遭遇突发暴风雪和严寒2.根据图甲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饮食习惯改变,吃糖减少B.制糖业废水污染海洋,影响旅游业C.气候变化影响当地的甘蔗生长D.旅游业和制糖业之间没有关系3.根据图乙,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食物链使得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B.一级消费者体内DDT的含量比三级消费者高C.任其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3\nD.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解析:第1题,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日益融化,北极熊可能因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第2题,制糖业会产生环境污染,而旅游业需要优美的环境,因此制糖业会影响旅游业。第3题,由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消费级别越高,体内DDT的含量越高。三级消费者体内DDT的含量比一级消费者高。答案:1.C 2.B 3.B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4~5题。4.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乙C.丙D.丁5.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4题,丁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综合效益最好。第5题,乙表示人类燃烧秸秆作为能源,这样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答案:4.D 5.B6.下图是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n(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耗损”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C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4)试分析C地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答案:(1)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耗损(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4)过量的紫外线使大量低等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量紫外线还会使生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