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创新设计·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单元整合提升15答卷投影规范审答3\n(2022·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22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规范审题(1)由信息1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的桑蚕原来产量很大,但是增长缓慢。(2)由信息2可知,珠江三角洲的桑蚕养殖发展很快,特别是广西增长非常迅速。(3)由信息3可知,中部地区桑蚕产量原来就不多,发展也比较缓慢。(4)由信息4判断出西部的一些省区,特别是广西增长很快。(5)由信息5可知,新疆地区的桑蚕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的现象。(6)由信息6可知,贵州省桑蚕产量一直很低,发展缓慢。(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试卷讲评批阅1:第(1)题,基本能够分析出我国桑蚕养殖业发展的特点,但只是注重了东部与西部的比较,而忽视了中部地区和新疆的变化分析。批阅2:第(2)题,重视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劳动力的分析,而忽视了生产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分析。批阅3: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其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3\n答案 (1)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22年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增分指导解答该题型的一般思维方法是:首先,阅读给定的材料信息: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等;其次,从图文材料中提取间接的信息或隐性信息;第三,结合设问审读题目,与信息建立相关联系;第四,与所学知识搭建桥梁,明确答题的方向和重点,尤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成因、影响因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