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2022届高考生物第八单元专题二十生态系统及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全国通用)A组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2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某岛屿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红嘴鸥。为打造红嘴鸥旅游品牌,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红嘴鸥喜居的树种,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改善岛屿的居住环境。若此计划得以实施( )A.物种丰富度增加,红嘴鸥种内斗争加剧B.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C.物质循环加快,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红嘴鹃喜居的树种”,这将导致物种单一,物种丰富度下降,A错误;由该计划可以看出,人类在改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即人类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能量流动的特征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C错误;题中看出,通过改造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营养结构变的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错误。答案 B2.(2022·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解析 昆虫的同化量为410-210=200(kJ),14\n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000(kJ),D正确。答案 C3.(2022·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故D1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D1可表示为(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答案 C4.(2022·江苏如皋模拟)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图2中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4\nD.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解析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A正确;据图分析,2、3、4、5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图2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图2中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③表示兔的粪便量,属于草的同化量,D错误。答案 CD5.(2022·广东广州综合测试)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该系统离不开人的管理,设计未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用蛆蛹粪便作有肌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错误;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离不开人的管理,这种“加环”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答案 AB6.(2022·江西九江七市第一次联考)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14\nC.③④⑤D.①②⑥解析 乙中的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错误;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②错误;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甲中d处(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③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④正确;甲中的a组织液、b淋巴、c血浆构成内环境,⑤正确;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看不出有几条食物链,⑥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7.(202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14\n(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为________。解析 (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可知其食物链,其中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答案 (1)捕食和竞争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1.375(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 分解者8.(2022·山东潍坊一模)下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4\n(1)庭院经济模式运用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______营养级。(3)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4)图二中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二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庭院经济模式中通过“沼气池”、“食用菌”等环节,实现了废物资源化,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2)食物链仅包含生产者及消费者,不包含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故该庭院经济模式中,仅有“农作物→人”、“农作物→牛→人”及“农作物→鸡→人”共三条食物链,其中人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3)“特殊香味”应属化学物质,即化学信息,吸引菜粉蝶天敌,体现出信息传递可调整卷心菜与菜粉蝶天敌及菜粉蝶幼虫等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功能。(4)图二中“V”为呼吸消耗,Ⅱ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Ⅲ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Ⅳ为分解者分解量。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2)3 二、三(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4)人(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组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22·江苏如皋模拟)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4\n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解析 在磷浓度为0.05毫克每升时,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小,A错误;在磷浓度为0.05毫克每升氮浓度为1毫克每升左右,硅藻的生物量高于磷浓度为0.08毫克每升时的生物量,B错误;据图分析,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明显大于氮的影响,C正确;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水华在气温上升后很快腐败,意味着随着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含氧量急剧下降,D错误。答案 C2.(2022·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D.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 生产者呼吸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A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N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N5,因此能量的传递效率是N5/N2×100%,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0,流向蜣螂的能量N6是来自生产者,C错误;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14\n答案 D3.(2022·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监测一)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解析 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A正确;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B正确;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C错误;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是Nt=N0·λt,而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J型曲线,D正确。答案 C4.(2022·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联考)在上海世博会E区,有着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CO2→C3→(CH2O)→丙酮酸→CO2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解析 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的不是二氧化碳,是酒精,A错误;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14\n三碳化合物被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性氢还原为有机物,有机物经过有氧呼吸的糖酵解阶段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零碳馆”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释放到大气中,被植物吸收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正确。答案 A5.(2022·广东百校联考)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羚羊在奔跑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B.羚羊在奔跑过程中,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加快C.题干中的案例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在食物链中,狮子最多获得羚羊同化总能量的20%解析 在羚羊奔跑过程中,会氧化分解血糖提供能量,因此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A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上述例子中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错误;在食物链中,狮子最多获得羚羊同化总能量的20%,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D正确。答案 D6.(2022·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解析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不能被植物利用,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含有的能量就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14\n答案 C7.(2022·青岛模拟)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A.(a+b)×20%B.(c+d)×20%C.(a-c)×20%D.(b+d)×20%解析 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b),其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a-b=c+d。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b)×20%或(c+d)×20%。正确答案为B。答案 B8.(2022·广州模拟)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浓度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的分析,①中因不知道两人的食物量,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无法比较;②中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传递效率不变,仍为10%~20%;③中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设养活一人消耗能量为m,如A能养活10000人,对应的玉米能量至少是50000m,同样数量的玉米,B中至少养活的人数是50000×10%×10%=500人;④中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的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14\n答案 D二、非选择题9.(2022·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________________成分;从生态系统________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________(>,=,<)10%;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碳________(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2)> 150(3)负反馈调节 不能(4)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10.(2022·山东烟台3月诊断)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14\n甲(1)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mL。(2)图丁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解析 (1)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培养液体积越小,锥形瓶中所剩空间越大,氧气越多,则酵母菌繁殖的越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而葡萄糖浓度越高,种群密度越大。曲线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甲中B、A、D、C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该计数板是25×16型的,采用五点取样法,即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平均每格6个酵母菌,5个中方格总共30个,这样1mL有酵母菌30/80×400×104×5=7.5×106个。(2)据图,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b、c、d属于生物群落,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生物群落;题图揭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3)b固定的能量为200J/(cm2·y),用于呼吸的为112J/(cm2·y),则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J/(cm2·y14\n);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土壤的基本条件还在,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应该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答案 (1)B、A、D 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7.5×106(2)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88 次生演替11.(2022·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如图甲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d表示能量形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图甲中,m1、m2分别表示通过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流入或流出生物群落的能量。(2)图乙中,与图甲m2含义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乙所示营养级不可能处于图甲所示能量金字塔中的_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从图乙信息可知,能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3)若要调查该池塘内鲫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5条鲫鱼全部标记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100条鲫鱼中,未标记的有85条,统计后释放。则该池塘内大约有鲫鱼________条。(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A、B、C,构成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A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C,要使C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________。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图甲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能量。从图甲可知,m1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4\n(2)分析图乙可知,图中a、b、c、d分别指的是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可利用现有的食物,故不可能是第一营养级,另外其同化的能量还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故不可能是最高营养级。从图乙信息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假设该池塘鲫鱼种群的数量为X,则存在如下的关系式:=,求得X等于700(条)。(4)设至少需要消耗A为n则n·X·20%+n(1-X)·(20%)2=m,求得n=。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分解者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b Ⅰ和Ⅳ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700(4)25m/(1+4X)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