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生活与消费易错点1不能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变动(2022·全国卷2文综)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所示。这表明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错因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互补品与替代品的知识。题中坐标图很清晰的表明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题中三种商品的相互关系,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A1.价格变动与稳定物价的措施14\n影响价格的因素稳定物价的措施(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纸币的发行量(4)国家经济政策(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2)合理引导生产者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3)合理控制纸币发行量(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2.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动。例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所以线段CD2属于生活必需品曲线,线段AD1属于高档耐用品曲线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14\n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2022·北京文综)“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错因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生产、收入、物价水平、宏观经济政策、消费观念等几大类。对相关基本概念的错误理解,是做错本题的重要原因。【答案】A14\n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刺激消费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物价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消费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观念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14\n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市场对月嫂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地区月嫂薪水飙升,进一步催热了眼下的月嫂服务行业。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注:D、S为变动前,D1、S1为变动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对月嫂的消费需求呈现增加趋势,①符合题意;月嫂薪水飙升,进一步催热了眼下的月嫂服务行业,③符合题意。【答案】A易错点3不能正确理解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2022·全国2卷文综)2022年4月至2022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错因分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考生不能准确识记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影响是做错本题的原因。14\n【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刻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再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BC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由人民币贬值,则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再美国投资成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以,本题D是正确的。【答案】D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货币贬值后,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能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2022年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兑换630.45元人民币。2022年3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兑换633.33元人民币。汇率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有①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口增加②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国投资减少③人民币贬值,美国对中国出口减少④人民币贬值,美元购买力降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易错点4混淆替代品与互补商品14\n(2022·全国1卷文综)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错因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其替代品或互补品价格会如何变动的理解。不能准确识记一种商品与其替代品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变动关系,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C1.从功能上区别。功能上类似的就是互为替代品,而功能上实现互补的就是互补商品。2.从引起的后果上区别。替代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正方向变动。甲、乙、丙三种商品为相关商品。当甲商品价格由PA向PB变化时,乙、丙两种商品各自出现了如图a和图b所示的变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对下图变化解释正确的是14\n①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价格变动引起乙需求量反方向变化②甲与丙是互补商品,甲价格变动引起丙需求量正方向变化③甲与乙互为替代商品,甲价格变动引起乙需求量反方向变化④甲与丙互为替代商品,甲价格变动引起丙需求量正方向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易错点5商品价值量的计算2022年某国生产的M商品单位价值量为100元,2022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变,但生产线数量增加了一倍,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22年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22年增加了A.50%B.60%C.150%D.167%【错因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根据已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等信息,不能正确计算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B14\n掌握两个公式:商品价值总量=社会总产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社会总产品数量有关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的计算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生产A件产品,售价为B元,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那么售价为:B÷A÷(1+C%)。(2)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动后,价值总量的计算假设一定时期内,甲国一件产品价值为B,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一年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C%,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B×A×(1+C%)。(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①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②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在汇率是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某出口企业一年生产100万件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元人民币,每件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为8美元。假定第二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美元汇率下跌5%,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A.4320万元B.5184万元C.5856万元D.4880万元14\n【答案】B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判别方式通过绘图,凡是Y轴数值(价格)变化导致X轴上的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是需求曲线,呈正方向变动的则是供给曲线。2.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的含义同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往往意味着供需平衡时商品成交的价格。价格向平衡点之上移动,往往意味着此时受高价格刺激,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受到抑制;价格向平衡点之下移动,往往意味着受低价格刺激,需求会增加,供给则会受到抑制。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移动,则意味着供需平衡点发生变化,成交价格也会发生变化。3.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①外汇汇率的变动规律:两种货币存在兑换关系时,不同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反方向运动;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同方向运动。②汇率升高,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出国旅游、留学等,但是不利于出口、吸引外资,并且会使外汇储备缩小;汇率跌落的影响正好相反。5.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14\n①含义不同。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如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②关系不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选择: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正方向的。6.价值决定价格1.甲、乙、丙为三种不同的商品。假定当甲商品的价格上升l0%时,乙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丙商品的价格下降10%时,乙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甲商品的价格上升10%、丙商品的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乙商品的需求减少10单位。由此可以推断①甲和乙是互补商品②甲和乙是互为替代品③丙和乙是互补商品④丙和乙是互为替代品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B14\n2.从2022年4月21日起,东南沿海商铁的车票价格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情况,呈现差异化。旅客可以认真比对价格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这表明A.价格变动影响生产B.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价格变动影响消费【答案】D【解析】价格变动影响生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说法错误,B项不选;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旅客可以认真比对价格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这表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故本题答案应为D。3.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张某作为某大型商场的销售经理,为迎接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准备在甲乙两种商品中选择其一进行降价促销。下表是甲、乙两种商品在一个月内价格调整及销售量的变化,你认为张某的合理选择是商品甲商品乙价格(元)180010001700800销售量(件)2000250030003600A.甲的需求弹性更大,选择乙参与降价促销B.甲的需求弹性更大,选择甲参与降价促销C.乙的需求弹性更大,选择甲参与降价促销D.乙的需求弹性更大,选择乙参与降价促销14\n【答案】B4.王某打算买车代步,看中了甲乙两种车型。甲车的价格为16万,购置税为10%,官方油耗为8升;乙车的价格为18万,购置税5%,官方油耗为5升。王某最终购买了乙车。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①甲乙是替代品,乙车的用油量高于甲车②与甲车相比,乙车节约的用车成本高于乙车多耗费的购置成本③甲乙与购置税是互补品,购置税高会导致购置成本增加④甲乙与汽油是互补品,油耗高导致用车成本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①选项错误,甲乙是替代品,乙车的官方油耗低于甲车。即与甲车相比,乙车节约的用车成本高于甲车多耗费的购置成本,故②入选。③选项错误,甲乙与购置税不是互补品。甲乙与汽油是互补品,油耗高导致用车成本增加,故④选项正确入选。选B。5.德国联邦银行(央行)2022年1月15日表示,将把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同一天,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央行已经持有一些人民币外汇储备。人民币被包括德法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央行用作外汇储备①是人民币执行储备货币职能的标志②意味着国外央行将开始投资人民币资产③说明人民币已经充分实现了国际化④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人民币重要性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德国与法国等多个国家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这意味着国外央行将开始投资人民币资产,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人民币重要性增强;故②④选项入选。①中“是人民币执行储备货币职能的标志”的表述不恰当。③中“充分”的表述与事实不符。选C。14\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