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消费导学案【A:自主预习案】课题:消费预习任务:记忆基本知识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2)物价水平。——实施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补充:1.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在分配领域做出调整: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过低等问题仍持续存在,已成为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制约因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这一系列措施意在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消费量大小,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增长幅度,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预支未来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差距过大则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对国家而言,①根本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②稳定物价。③积极调整完善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和政策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好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消费的类型①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是一种理智的消费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B:课堂活动单】【学习目标】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类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习重、难点】5\n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活动方案】活动一: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在分配领域做出调整: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过低等问题仍持续存在,已成为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制约因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这一系列措施意在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消费量大小,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增长幅度,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预支未来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差距过大则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活动二: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对国家而言,①根本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②稳定物价。③积极调整完善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和政策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好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活动三: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1)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2)产品销售环节:注意产品创新,促销符合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活动四:高考中对消费观念的考查会集中在消费行为和绿色消费上,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1)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并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2)绿色消费是长效热点,可取材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C:检测巩固卷】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有着稳定收入的人比收入不稳定的人有着更高的消费水平,后者则有更高的储蓄水平。这说明( )A.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B.当前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5\nC.前者比后者更祟尚物质生活享受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读漫画《你的名字叫“涨”》,据此回答2~3题。2.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漫画《你的名字叫“涨”》中小诗涉及的消费类型主要有( )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贷款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钱货两清的消费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3.小小的梦想不再成为美丽的奢望,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必须做到( )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③缩小收入差距 ④抑制物价过快上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2022年8月2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据免税购物(TaxFreeShopping)分析,平均每个中国游客在美购买奢侈品的花费为3000美元。如此消费规模,令全美所有的零售商和卖场老板垂涎三尺。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对于这些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心态应该是( )①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③坚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 ④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面对扎堆问世的新车,面对疯狂的价格战,早富起来的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买车,但大多数消费者仍不动声色,静观价格的进一步变化,汽车降价并没有带来销售的火爆。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汽车的价格是影响人们购买力的基础性因素 ③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关系不大 ④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小李在春节前买了全聚德烤鸭和稻香村点心等北京特产,租了一辆车回老家探亲访友,并用按揭付款方式为家人购买了智能电视。对这一消费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 ②租车回家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③按揭付款买电视属于贷款消费 ④买北京特产属于钱货两清消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n7.NONO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否定意义的时尚新概念。“NONO”这个名称缘起于加拿大女作家的书,NONO族对奢华品牌说“NO”,对一味跟风说“NO”,对乱讲个性说“NO”,对打肿脸充胖子说“NO”。现在,某报社请你就NONO族的上述做法写一篇评论,你认为最为恰当的题目就是( )A.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B.理性消费 科学生活C.杜绝品牌 戒奢从俭D.享受自然 健康和谐8.在一些学生中,名牌书包、运动鞋、自行车等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对此,有同学提出:反对攀比,不反对名牌,名牌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提倡( )A.缩小消费差别B.适度消费C.消除收入差距D.勤俭节约9.2022年中秋节,各地商家忙不迭地掀起一轮月饼促销战,不过“天价月饼”明显少了,“平民月饼”更受到消费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价月饼”遇冷与“平民月饼”热销是一种回归和纠偏。这( )①是攀比心理所引发的消费 ②是讲求实惠、符合实际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表明居民收入差异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④是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的理性消费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塑料旅行杯、桶装矿泉水底部大多标识为“7”,这种塑料制品不适合加热,如果加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双酚。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一情况并不清楚,也不知道瓶底的数字代码是啥意思。这启示消费者应( )A.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提高产品质量,注重信誉C.维护自身权益,理智消费D.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1.在收入水平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的消费观念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消费中,属于理性消费的是( )A.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B.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C.重视精神消费,忽视物质消费D.求异心理与跟风心理主导的消费12.如今,“打包”的现象越来越流行。人们在餐馆就餐后,将剩菜“打包”带走是很平常的事情。这说明( )A.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B.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了C.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D.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123456789101112二、简析题:13.2022年11月,某学校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活动,某同学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如下表10月份该同学家庭收入10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5\n父亲工资母亲工资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买个性化服饰买手机其他1800元800元200元100元300元500元300元请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该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2)针对该同学的消费状况,你准备向该同学提出哪些建议?DADAB,CBBBC,AB解析:第(1)问依据四种消费心理的表现判断即可。第(2)问根据学生存在的错误消费行为,提出从不同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可。答案:(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赠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收入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赶时髦,不情绪化消费,并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