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第二部分专题19无机推断【2013高考预测】无机框图推断题是化学学科考查的热点题型,是高考命题人特别关注的,此类题是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题。考查考生观察、分析、推理、思维、获取信息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解题方法技巧】1.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断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题眼”,题眼由点到面、随时检验,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①有色气体:Cl2为黄绿色,NO2为红棕色。②有色固体:Na2O2、S为淡黄色,FeO、Fe3O4、CuO、MnO2为黑色,Fe2O3为红棕色,Fe(OH)2为白色,Fe(OH)3为红褐色,Cu(OH)2为蓝色,CuSO4·5H2O为蓝色,Cu2O为红色。③有色溶液:Cu2+(蓝)、Fe2+(浅绿)、Fe3+(黄)、MnO(紫)、Fe(SCN)3(红)。(3)状态特征:①液态单质:Br2、Hg;②液态氢化物:H2O、H2O2。(4)物质的特殊性质或特殊组成:23\n①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Al、Al2O3、Al(OH)3、NH4HCO3、NaHCO3等。②既能与强碱水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氢气:硅(硅是半导体材料)。③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④单质C与SiO2的反应等。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⑦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⑧两气体接触出现白烟:HCl和NH3;固体与气体反应产生白烟:钠在氯气中燃烧。⑨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SCN-显红色的是Fe3+。⑩Br2在水中显橙黄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深黄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⑪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AlCl3和NaOH、NaAlO2和HCl、Na2CO3和HCl、AgNO3和NH3·H2O等。(6)物质间的转化关系:①直线型转化关系:金属(如钙)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如碳)酸性氧化物酸盐ABCD(酸或碱),满足此关系的有:NH3、N2、S、H2S、C、Na。②交叉型转化关系:23\n③三角型转化关系:(7)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氯酸钾分解制氧气(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五氧化二钒)、氨的催化氧化、氮气与氢气合成氨。【难点突破】一、求解步骤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此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解题过程往往分为三步:(1)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读题包括阅读求解要求。求解要求,往往亦能给考生以重要的启示,这点不能忽视。“读审”是解题的基础。(2)找析—找准“题眼”,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新信息及所学旧知识,应用正向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找析”是解题的关键。(3)解答—看清要求,认真解答。“解答”是解题的落脚点。二、解题要领(1)思维的整体性。这一类命题,往往环节较多,环节(框图23\n)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命题整体性极强。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命题的整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所给条件,弄清楚该环节的反应及实验原理,与前一环节的联系,对后面环节的影响,各个环节都推敲完成后,将全过程串联起来审查,确认整个过程合理且符合命题要求了,才能动手解答,否则回答可能不完整。(2)假设推理的合理性。由于命题环节多,且命题时有意设置了一些障碍,如隐去反应条件,空出一些环节等。解题时,必须找到其中的关键环节,再进行假设推理,能正确将全过程按命题要求理顺,才可以动手解答。三、寻找“题眼”4、从典型性质寻找如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必为H2S;与H2S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气体可能为02、C12或SO2;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密度最小的气体为H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能溶解SiO2的酸为HF;遇苯酚生成紫色溶液的离子为Fe3+等。5、从反应条件寻找如必须控制在170℃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稀溶液与铜常温下不反应,浓溶液与铜加热时反应为浓硫酸。6、从数据去寻找根据计算或题给信息,可获取某些数据,这些数据也可使我们找到突破口。如物质的熔点较低,说明可能为分子晶体;反之,熔点较高则可能为原子晶体或离子晶体。7、从转化关系寻找23\n如盐A有如下转化:A→B→C→D→E,D比C式量大16,E为酸。则可推知:若X为碱,则A中含NH4+;若X为酸,则A中含S2-(或HS-)。例1、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阳离子Na+Mg2+Al3+Ba2+阴离子OH-Cl-COSOHSO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例2、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阳离子Ag+Ba2+Al3+阴离子OH-Cl-SO42-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①,C②,D③,E④。23\n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⑤。从以上两题可看出:无机推断题不仅考查了多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生成物的性质,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和离子共存的有关知识。将以往高考涉及的无机框图改为集离子共存、元素化合物、实验于一体的综合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主导思想。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中,不仅要抓住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还要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离子间的反应及能否共存等问题掌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常见离子共存问题小结归纳(如下表所示)。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常见实例(1)结合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SO42_不能与Ba2+、Ca2+、Ag+共存OH-、CO32–不能与Mg2+、Fe2+、Fe3+、Al3+、Zn2+、Cu2+等共存Ag+不能与Cl―、Br―、I―共存(详见课本溶解性表)(2)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与H+不能共存(3)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和弱碱)H+与OH-结合成水H+与PO43–、CH3COO_、F―、ClO―、AlO2―、C6H5-O―结合成弱酸OH-与酸式根如HCO3―、HSO3―、H2PO4―生成水OH-与NH4+结合成NH3·H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NO3―(有H+时)与S2―、I―、Fe2+、SO32―等不能共存。(5)能结合成络合物如Fe3+与SCN―不能共存(6)发生双水解反应Fe3+、Al3+与AlO2―、S2–、CO32–不能共存例3、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23\n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填写序号)。(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l)四(或4)、VIII;(2)l:2;(3)③;(4)3Fe2++NO3-+4H++=3Fe3++NO↑+2H2O(5)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此题以物质的性质入手进行分析,抓住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状态、溶解度、溶沸点等)。先确定个别物质,再根据框图寻找线索进行推断。如上题中的物质I和K就用此法确定。我们可将高中阶段重要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小结如下:常见物质的气味:H2S——臭鸡蛋味;HCl、HBr、HI、NH3、SO2、NO2、Cl2——刺激性气味;乙酸乙酯(果香气味)等。物质的颜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红棕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液体或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SCN)323\n(血红色)、Br2(红棕色);固体:黑色(CuO、MnO2、FeO、Fe3O4、CuS);Cu2O(红色)、Fe2O3(红棕色)、Cu(OH)2(蓝色)、CuCl2(棕色)、Fe(OH)3(红褐色)、CuSO4·5H2O(蓝色)、Na2O2(淡黄色);BaSO4、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AgI(黄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S(淡黄色沉淀)。单质的熔点、密度: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Hg;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单质:石墨;其次是金刚石;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Br2;最轻的金属:Li。例4、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问法省略)这一题型是给出无机化学中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反应的框图,要求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以氧族、氮族、卤素、钠、镁、铝、铁出现次数更多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进行各种反应类型,各类相似物质性质比较,推断思路分析比较等系统的研究和小结。小结中要求穷举所有的各个反应,逐个进行分析研究,积累很多素材,了解很多的反应,记忆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知识点。这样解推断题一定会更加游刃有余的。譬如我们可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常见反应的化学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颜色(1)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2)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3)淡蓝色:H2S、H2、CH4、CH3CH2OH、S等在空气中燃烧;(4)明亮的蓝紫色:S在纯氧中燃烧;(5)金属的焰色反应烟、雾在空气中形成白雾的:HCl、HBr、HI、NH3等气体及浓盐酸、浓硝酸;相遇形成白烟或固体的:NH3+HCl、NH3+HBr、NH3+HNO3、H2S+SO2、H2S+Cl2;燃烧时出现白色烟雾的:(P+Cl2);燃烧时出现棕黄色烟的:(CuCl2)。例5、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23\n其中,氧化物(I)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II)、(III)、(IV)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1)氧化物(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氧化物(I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破译框图知,反应①②是“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单质”;反应③是“氧化物+单质→氧化物+单质”,置换反应产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氧化物(II)在氧气作用下生成氧化物(IV),说明这两种氧化物中含有共同的非氧元素,符合条件的有:。氧化物(I)是氧化铁,联想到工业炼铁原理,不难想到氧化物(II)是CO,依次推断其他物质。符合上述条件的反应有:。23\n误点警示:(1)若把红色固体氧化物看成红色氧化物,会错答,导致下面无法推导与解答。(2)化学反应在讨论化学平衡问题时出现在教材里,而出现在其他处很少,部分考生不熟悉这个反应,导致无法解答全题;(3)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水煤气,仅在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的第三节出现过一次,但它是推断该题的关键,所以全面系统地复习、夯实基础是关键。例6: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据此判断:(1)在甲、乙两种化合物中,不含有组成A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_,不含组成B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用“甲”、“乙”填写)。(2)单质A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既可以是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3)若单质A是___________,则单质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若单质A是________,则单B、C分别是_____________;若单质A是___________,则单质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3\n从高考试题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无机推断题命题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单信息、多信息并重。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2)正向、逆向、综合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综合等三种推理形式。(3)定性、定量分析并重。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4)计算和逻辑推理并重。(5)试题呈现开放性,答案不唯一。【专家预测】1.某稀溶液中均含有1mol的ZnSO4、Fe2(SO4)3、H2SO4、CuSO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mol)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为( )23\n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 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23\n3.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Fe,则C可能为Fe(NO3)2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D.若X为O2,则A可为有机物乙醇,也可为非金属单质硫4.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A.若提供0.4molHCl,MnO2不足量,则可制得氯气2.24LB.若提供0.4molHCl,MnO2过量,则可制得氯气2.24LC.若有0.4molHCl参与反应,则可制得氯气2.24LD.若有0.4molHCl被氧化,则可制得氯气2.24L23\n5.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__。a.S b.N2 c.Na d.Mg e.Al(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B、C为含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溶液,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________或________,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3)A、B、C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结合题意可推出,应是含铝化合物与酸或碱的反应。如:NaAlO2Al(OH)3AlCl3或AlCl3Al(OH)3NaAlO2答案:(1)de(2)FeCl3 Fe+2Fe3+===3Fe2+,防止Fe2+被氧化成Fe3+(3)Al(OH)3 HCl NaOHAlO+H++H2O===Al(OH)3↓Al3++3OH-===Al(OH)3↓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23\n对上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试剂X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B.反应Ⅱ中生成Al(OH)3的反应为CO2+AlO+H2O===Al(OH)3↓+HCOC.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H->AlO>COD.Al2O3的熔点很高,工业上还可采用电解熔融AlCl3冶炼Al7.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ΔH=ΔH1+ΔH2,则X、Y可能是①C和CO ②S和SO2 ③AlCl3和Al(OH)3 ④NaOH和Na2CO3 ⑤Fe和FeCl3中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23\n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解析:A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C项,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说明Na2S2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项,品红溶液②不褪色说明无二氧化硫,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23\n答案:C10.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molNO、bmolNO2、c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 )A.mol·L-1 B.mol·L-1C.mol·L-1D.mol·L-112.在200mL含Mg2+、Al3+、NH、H+、Cl-等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3\nA.x与y的差值为0.01molB.原溶液中c(Cl-)=0.75mol·L-1C.原溶液的pH=2D.原溶液中n(Mg2+)∶n(Al3+)=5∶213.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C.玻璃、水泥和陶瓷,其成分中均含有硅酸盐D.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为还原剂,NaOH和H2O为氧化剂解析:SiO2不导电,光缆传输信号的原理与导电性无关。Si与NaOH溶液反应中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起氧化作用的只有水,===Na2SiO3+2H2↑+3H2O。答案:BD1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23\n15.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4)G+J―→M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n16.M、R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其中R是用量最多的金属。甲、乙是化合物,其中甲是黑色晶体,可由R在X中燃烧得到。(1)M与甲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解法制R低价氢氧化物的装置如下图。a是4mol·L-1NaCl、1mol·L-1NaOH的混合溶液。①配制a时需要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②石墨电极应与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接,通电后,R电极附近的现象是________,R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停止实验一段时间后,在R极上部有红褐色物质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n④在某温度下,取足量该红褐色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写出其溶液中溶解平衡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R的某氧化物粉末与M粉末混合后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a∶b,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17.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_____。(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Mg(OH)2Zn(OH)2MgCO3CaCO3开始沉淀的pH10.46.4--沉淀完全的pH12.48.0--开始溶解的pH-10.5--Ksp5.6×10-12-6.8×10-62.8×10-9(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_____(选填序号)。a.大理石粉 b.石灰乳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23\n(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18.如图所示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反应。D、E、F、G、M为单质;在常温下,D、E、G、H为气体,其中只有E为有色气体,G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F、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K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P是M和紫黑色单质化合的产物;P、J、L、M含有同种元素。(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23\n请回答下列问题:(1)F单质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化合物C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2)一定温度下,在反应②中,当1mol熔融状态下的B完全反应生成液态的F和气态的G时吸收akJ的能量,请写出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物质的量的E与P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为了使F转化为K,且在生成一定量的K时消耗原料的物质的量最少,设计答案:(1)第三周期ⅢA族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2)2Al2O3(l)4Al(l)+3O2(g) ΔH=+2akJ·mol-1(3)2I-+Cl2===I2+2Cl- (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