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知识梳理】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概况(1)广义的农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_____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基础2.农业的分布(1)我国农业东部与西部的分布差异。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东部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林业三大林区:天然林区(_________、_________),人工林区(_________)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基地;_______________淡水渔业最发达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四大牧区: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14\n西部地区以______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位置导致的_____差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400毫米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平原河谷绿洲海陆降水(2)我国农业南方与北方的分布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豆、花生、棉花、_____等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蔗、棉花等造成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是_____位置导致的气候差异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小麦甜菜水田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油菜纬度(3)我国农业的垂直分布差异:在山区,农作物随_____高低不同而不同,造成这种垂直差异的原因是_____高低不同而导致的_____差异。海拔海拔气温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影响农业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包括_____、_____、水源等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民文化技术水平、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等。(2)为充分利用条件,发展农业时应该遵循“_________”的原则。地形气候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名师点睛】(1)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因素。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的多少。其次是地形因素的影响,如我国西南山区的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2)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的优缺点,加以合理利用。一般坡度较陡的山地,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发展林业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湖泊、水域广阔的区域适宜发展渔业;草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面临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2)对策: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4\n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名师点睛】我国农业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1)政策方向,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2)不同地区发展方向,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二、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工业的概况(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产业。(2)工业的分类:①重工业:以提供_________为主的工业,如钢铁工业、采矿工业等;②轻工业:以提供_________为主的工业,如食品加工、玩具制造等工业。主导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名师点睛】交通运输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产品的空间转移只有通过交通运输才能实现。因此,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通发达地区容易形成工业基地。3.高新技术产业(1)产业特点:①从业人员中,_____人员所占的比重大。②销售收入中,用于___________的费用比例大,产品_________快。(2)产业部门:_____________产业、_________类、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研究与开发更新换代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3)产业分布:①沿海地区:_________型高新技术产业。②沿边地区:_________型产业。③内地:多发展与_____有密切关系的产业。科技园区贸易导向军工【归纳总结】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14\n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3、农业分布(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二、工业和分布与发展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3、工业的分布(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1)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知识扩展】海峡西岸经济区14\n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14\n【典题探究】【典题探究1】农作物的分布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山区山环水绕,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B.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是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农业基地C.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D.我们滨州当地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名师点睛】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1)政策方向,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2)不同地区发展方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典题探究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C.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耕作业和渔业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14\n【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解。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是错误的;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发展耕作业和渔业。【典题探究3】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8月31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结合下图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铁、石油资源丰富②交通运输便利③人口稀少,农产品丰富④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辽中南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陆上铁路线稠密,濒临渤海和黄海,因而海陆交通便利。【针对练习】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东部与西部的明显差异。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据此回答1-2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资金、技术不足B.矿产资源贫乏C.水资源不足D.劳动力匮乏2.沟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B.京哈线14\nC.陇海—兰新线D.青藏线齐。3.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C.利用海南岛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面积种植棉花D.利用大兴安岭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橡胶生产【解析】选B。新疆位于我国的温带地区,不适合在此种植热带水果。海南岛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而棉花是温带作物,不适合在此种植。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适合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种植。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适合发展淡水养殖。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5.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B.黄麻C.甜菜D.花生【答案】4.A5.C14\n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地区C.东北平原D.南部沿海地区14\n7.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南(甘)蔗北(甜)菜”——地形B.“南(甘)蔗北(甜)菜”——热量C.“北(甘)蔗南(甜)菜”——降水D.“北(甘)蔗南(甜)菜”——热量【答案】6.B7.B8.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B.我国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C.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D.上海和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产地【解析】选D。该题考查我国的工业特点及工业发展条件。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煤矿、铁矿,接近原料产地。9.实行跨区域调配,走共同发展之路。我国地域广大,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影响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各地区间资源的合理调配,对提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4\n(1)铁路干线①是_______线,与该铁路在郑州交会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线。(2)从资源、交通等方面说出带动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进一步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请说出华北地区缺水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是______(山脉)。为什么说该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举例说明)【答案】(1)陇海京广(2)煤炭等资源丰富,铁路交通便利。(3)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4)秦岭如: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两点即可)10.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n(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2)在图上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3)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答案】(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2)提示:在图中描绘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带状,东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闭合状区域。西部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以及河水,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带状。(4)C地区位于青藏地区,属于高寒牧场,适宜发展畜牧业;由于高寒,所以在海拔低的地区发展河谷农业。11.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读图回答问题。14\n(1)A__________海,B________省,C省的简称是________。(2)本区地形大体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是__________平原,西部是__________高原。(3)本区大部位于D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以北,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为主。(4)京津唐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渤 陕西 鲁(2)华北 黄土(3)秦岭 旱地(4)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所在区域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大;科技发达等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n(1)填写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城市:②__________邻国:③__________(2)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哈尔滨冬季严寒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3)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简述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东北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简述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5)木材和林产品加工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支柱产业。结合地图,从自然资源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长白山 大连 俄罗斯(2)纬度(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4)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5)伊春位于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北面为小兴安岭山区,林业发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