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跨省区域【知识梳理】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地理概况和范围(1)位置:东起A_______,西至B_______,南连C_____,北抵_____。(2)范围:主要跨四个省份D_____和E_____的大部分,F_______________的南部,G_______的东部。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2.地貌类型: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3.脆弱的生态环境(1)主要自然灾害:_________、泥石流、_____和塌陷等。(2)原因。①自然原因: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_____变化和_____变化大。②人为原因:人口不断_____,不合理的_________等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破坏。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水旱灾害滑坡季节年际增加垦荒种植【名师点睛】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黄土层最深厚的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4.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措施(1)产生原因。15\n自然原因:黄土:_________,易于流失气候:夏季多暴雨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坡度陡植被: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破坏严重。结构疏松稀少(2)严重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使___________下降。②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_________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_____,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水灾。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泥沙(3)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_________。②工程措施:_______、修挡土坝。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_______________,合理放牧。植树种草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东起A_____,西至四川省B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______为主2.自然条件气候: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丰富:水能、矿产资源等上海攀枝花平原和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名师点睛】“鱼米之乡”15\n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物产富饶,被誉为“鱼米之乡”。3.纽带和辐射作用(1)纽带作用:_______的经济格局,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_________地区和西部_________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2)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利用众多的_________和_____干道,可使经济技术优势向_____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H”形经济发达资源富集南北支流交通南北4.沿江地带的城市(1)四大城市群:依托长江便利的水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及相关产业,沿江地带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①长江上游城市群:以_____为中心。②长江中游城市群:以_____为中心。③长江下游城市群:以_____为中心。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为中心。(2)上海:全国最大的港口、最大的_______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综合性5.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6.沿江地带的两大工业走廊7.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保护上游_________严重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15\n中下游_____灾害上游兴建水库,中下游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平垸行洪长江流域_______、大气污染(酸雨)防治污染、依法保护水土流失洪涝水污染【名师点睛】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部分。生态破坏主要是指上中游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引发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三、走向世界的中国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基本国情: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仍是发展中国家。(2)可持续发展:扬长避短、_________地发展经济,加强区域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3)大型工程:_________、西气东输、_________、青藏铁路等。2.在世界中求发展(1)经济特点:_______。(2)三大问题:_____、资源、_____问题。【名师点睛】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需要我国利用好两个世界市场,即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全球化人口环境【归纳总结】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重点阐述了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造成的环境问题、后果及其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的突出特征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2.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节内容基本是按照“由环境问题探究产生原因、由产生原因探索解决措施”的顺序编排,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点明了该区域的中心地理事物——“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15\n脆弱的生态环境”两部分着重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不良后果;“生态建设”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拓展延伸】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地表起伏较大。(2)这些地区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多暴雨。(3)地表植被覆盖差或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二、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重点阐述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1.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2.长江沿江地带的东、西部协作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15\n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地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对策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人口增长,过度采伐,毁林开荒森林减少,中下游洪涝灾害严重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及人为原因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修建防洪水利设施,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水污染长江干流地区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和农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水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酸雨长江沿江地带煤炭的使用及工业废气的排放污染土壤、水体、腐蚀建筑物改用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拓展延伸】与长江相交的铁路干线,自东向西依次是:京沪线在南京跨越长江,京九线在江西九江跨越长江,京广线在湖北武汉与长江相交,焦柳线在湖北宜昌与长江相交,襄渝线在重庆与长江相交,最西面是成昆线。【拓展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主要部门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地形、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等;工业生产主要受资源条件、交通条件、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等影响。因此在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时要全面评价各种影响因素,筛选出区域优势条件,最终明确经济发展方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典题探究】【典题探究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黄河沿岸监测点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利津3.486.6733.337.724.7年平均输沙量/亿吨1.191.6711.216.011.515\n(1)数据分析读表,黄河_______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______(疏松、坚实),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2)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_______”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加快、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3)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__________。【答案】(1)中疏松破坏严重(或稀少)(2)地上河减慢抬高(3)丙少(或不严重)植树种草【易错提醒】(1)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流经的地形区、气候特点、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从这些因素入手分析试题提供的图表资料,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2)从黄河各监测点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上可以看出:①河口至陕县段泥沙含量剧增,这是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支流众多,水土流失严重。②陕县至利津段泥沙含量减少,这是因为黄河流经华北平原地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在河床上,形成“地上河”。(3)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从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图中,可以得出植被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结论。但严格地来讲,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流失,那么通过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也只能起到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典题探究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长江宜昌以上为上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上、中、下游矿产资源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下面是长江沿江地带矿产和能源及工业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15\n(1)在“长江沿江地带矿产和能源分布图”中,圈出宜昌、湖口的位置。(2)读“长江沿江地带矿产和能源分布图”,说出长江上游地区比中下游地区更丰富的资源。(至少两种)(3)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钢铁工业十分发达的地带。在“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上,找出上游地区以钢铁工业为主的一个城市,并说明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4)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在资源与工业生产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且二者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在哪些方面可以相互支持。【答案】(1)略。(2)煤炭、天然气、水电。(3)攀枝花(或六盘水)。附近铁矿资源丰富(或煤炭资源丰富)。15\n(4)上游地区为中下游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中下游地区为上游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针对练习】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思考回答1~3题。1.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2.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臭氧空洞C.冰川融化D.水土流失3.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采矿B.陡坡开垦梯田C.保持水土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解析】1.B2.D3.C【解析】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差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沟壑纵横的景观。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解决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4.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解析】选B。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燃料需求增加,而人均耕地却在减少,人们就会破坏植被、砍伐森林以获取耕地和燃料,从而造成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5.下图表示长江经济带的“H”形经济格局。关于长江沿江地带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15\n①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读下图,回答6-7题。6.黄河干流b处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A.位于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C.河道宽,终年水量大D.纬度低,终年不结冰7.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a和cB.①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C.②山脉东侧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D.③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答案】6.B7.C15\n8.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上海市的作用。“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说明上海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9.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地区发展内河航运业B.中下游地区发展水电业C.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达,形成了煤炭、汽车工业走廊D.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解析】选D。长江上游地区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水电业;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江阔水深,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和内河航运业;沿江地带工业发达,形成了钢铁、汽车两大工业走廊;沿江地带形成了“H”型的经济格局,沟通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10.下列长江干流沿岸的地理事物中,按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钢铁工业城市:武汉、攀枝花、上海B.铁路线:成昆线、京广线、京沪线C.长江支流:汉江、乌江、赣江D.地形区:成都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11.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活动总结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5\n数据分析(1)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形(图乙)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黄河径流量和含沙量有两段同时增加的河段,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在______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因为这里土质_______(疏松、坚实),夏季_____集中,植被稀少,造成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实地考察(2)暑假里,活动小组成员随“红色之旅”旅行团,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密,与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反差。你知道当地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和改善措施吗?(至少两条)(3)活动小组成员在去西安途中,又有了课题之外的新收获: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中的部分市民又纷纷选择到郊外购买别墅。你认为城市和乡村生活,哪个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15\n【答案】(1)中疏松降水(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种植耐旱作物;打坝建库等。(答出两条即可)(3)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乡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污染少等。(答案合理即可)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①为_______,该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说明其___________发达。(2)山脉②以东是_____平原,以西是______盆地。(3)A是______市,A市所在的区域是全国最大的________(综合性、重工业)工业基地。(4)B处附近为电力工业基地,主要利用________(水能、煤炭)发电,C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_________工业的重要基地。【解析】本题以长江沿江地带为主题,主要考查该地带地形、航运、城市与工业分布等知识和读图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河流①是长江,因为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第(2)题,山脉②为巫山,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为四川盆地。第(3)题,A是上海市,其所在地区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4)题,B为宜昌,其附近利用水能发电,C城市为武汉,是沿江地带以钢铁、轻纺为主的工业基地。【答案】(1)长江航运(2)长江中下游四川(3)上海综合性15\n(4)水能钢铁、轻纺(回答其中任意1点即可)13.(10分)阅读材料和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材部分来自川、湘、赣等地。所伐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再沿运河北上。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那里盛产汉白玉。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北京。(1)部分木材来自川、湘、赣,图中数码①、②代表四川省的是;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图中数码③、④代表太行山的是。(4分)(2)巨木“顺江而下”的“江”指的是,“沿运河北上”的“运河”是指。(4分)(3)据材料所知,“旱船载石”的方法应该在什么季节使用,其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①④(2)长江京杭运河(3)冬季气温低,容易结冰。【解析】试题分析:15\n【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