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22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时方案规律探究类实验苏科版专题内容:第二课时(总第11课时)复习目标:会通过探究物理规律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从助你补缺二、给你定标三、请你点击图24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24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24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24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52.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小明用一块玻璃板、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进行实验。如图25所示。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这个实验中:(1)用玻璃板而不用不透光的平面镜,其目的是(2)用两支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书蜡烛成的是像。(4)如果将平板玻璃沿O1O2方向平移(不转动),则蜡烛的像将(填“动”或“不动”);如果将平板玻璃以O1O2为轴转向自己,则蜡烛的像将(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266\n(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26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和;(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4.小明和小华用图27所给器材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人相应正确内容。图27图28(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过程如下:A.将部分螺母放人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B.取出小瓶,;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28(a),测出其重力为N;D.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28(b),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A.取出小瓶,;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N,依据是:;D.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6\n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_端将下沉。四、引你运用6.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9图307.如图29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___________知道动能的大小(2)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3)比较图甲和乙,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8.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0所救的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表二:R=5Ω电压/V2.04.06.0U=6V电阻/Ω51015电流/A0.40.81.2电流/A1.20.60.4(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由表一可得:;由表二可得:。(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那么,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6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填“右”或“左”)调节滑动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6V。6\n9.如图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木板上有两条长度与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金属丝。AB是镍铬合金丝,CD是锰铜丝。这个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 是否有关。如果将金属丝CD换为镍铬合金丝,其长度等于金属丝AB的二分之一,横截面积与金属丝AB相等,那么这个实验装置可探究导体电阻与 是否有关。五、为你指点10.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图如图21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2.(1)电流表A的读数是:________。(2)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3)另一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23所示.他认为:若两灯的亮度一样,说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若两灯的亮度不同,则说明串联电路电流不相等.a.若图23中两灯亮度相同,能说明流过两灯电流相等吗?简要说明理由.b.连接电路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方法是否可行方法1把其中一灯泡从灯座中取下另一灯熄灭两灯一定是串联 方法2把任意一根导线断开两灯熄灭两灯一定是串联 11.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和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l、R2和R3(6\n阻值分别为2Ω、3Ω和6Ω)、电源(电压恒定但准确值未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1)图25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后连接的部分电路,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中.(2)实验中还要用到R3,使用R3的具体操作是:(3)在题中所给的器材中,将电压表换成电阻箱(符号为)也能完成此实验.在虚线框中画出一个能反映实验原理的电路图.12.在练习用电压表测量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想测量一个电压约为18V的电源电压,可手边只有:量程为3V的电压表、开关、阻值为R1=10Ω、R2=20Ω、R3=140Ω的电阻各一只。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他利用学过的知识,用手边现有的器材,顺利地完成了测量。请你(1)把小明测量时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在图中标明元件字母)(2)如果用U表示电压表的读数,请写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六.推你提升教学时间:班2022年月日;班月日教导处评价:13.小明看到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后,将它改装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测量未知液体比热容的装置。测量时,分别往甲乙两瓶中装入水和待测液体,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出这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升高的温度Δt水和Δt,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就可以求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c=Δt水C水/Δt。(1)为了使这一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小明设计的电路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得出待测液体的比热容表达式“c=Δt水C水/Δt。”,小明的测量方案中至少还需要的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闭合开关后,要使水和待测液体的温度升高得更快,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滑动。14.图8所示的实物图,是“探究电流做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实验中,要测出: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煤油的温度变化值△t,,通电时间t。查表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c。则煤油吸收的热量的计算式为Q=·由能量关系可知电功w=Q,由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可以计算出电功率,再与U、I比较即可得出实验结论。6\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