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1.(201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描述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若干丰富的物理知识,描述“霜降”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华【答案】D【解析】雪、霜均为凝华现象,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熔化为固态到液态,汽化为液态到气态。【名师点睛】重点记忆各种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2.(2019·江苏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凝华现象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升华现象D.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变慢【答案】C【解析】A、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C、衣柜里樟脑丸不断减少,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D、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变快,故D错误。3.(2019·江苏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答案】C【解析】A、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的是升华现象,选项说法错误;B、铁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铁铸件发生的是凝固现象,选项说法错误;C、擦酒精解暑,利用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蒸发属于汽化,选项说法正确;D、秋末屋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选项说法错误。4.(2019·江苏苏州)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清晨枝叶露珠B.太阳升起后浓雾散去C.气温升高冰雪融化D.冬天铁丝网出现自霜【答案】C【解析】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的,故A错误;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5.(2019·江苏无锡)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A.浸入开水中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D.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答案】A【解析】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6.(2019·江苏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雪和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露珠和雾均为小水珠,为液化形成。【名师点睛】分清各种状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7.(2019·山东济宁)小明对图中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B.C.D.【答案】A【解析】A.声音的特性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而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与频率无关,故A错误;B.机械能分为动能和势能,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故B正确;C.光的传播可以分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又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故C正确;D.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故D正确。8.(2019·山东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珠晶莹D.冬天,雾松簇簇【答案】D【解析】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9.(2019·四川德阳)王小明同学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他的正确解释是A.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因为冰块放热的原因C.夏天用扇子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D.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答案】A【解析】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冰块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是冰块吸热的缘故,故B错误;扇一扇感觉凉快是扇的过程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所以降低人体的温度,故C错误;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10.(2019·山东临沂)如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min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物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则为晶体,从第四分钟开始熔化,第八分钟结束熔化,持续时间为4min,且在第四至第八分钟处于固液共存态,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A点内能小于B点内能,斜率表示比热容的大小,斜率越小比热容越大,则OA段比热容小于BC段比热容。11.(2019·四川德阳)对下面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C【解析】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12.(2019·四川乐山)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壶口附近的“白气”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答案】D【解析】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天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而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铁矿熔化成铁水是熔化过程,而熔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13.(2019·四川绵阳)装有半杯水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答案】B【解析】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说明有水珠产生。这是因为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表面,从而变湿的。故B正确,A、C、D错误。14.(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D.蒸发吸热【答案】D【解析】酒精是液态的,擦在手上蒸发为气态,故而是蒸发过程。蒸发过程会吸收热量,从而使手表面皮肤温度降低,感到凉快。15.(2019·重庆B)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较远的地方也能够闻到梅花的香气,故C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16.(2019·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是同学小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答案】C【解析】A选项,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选项,沸腾是一种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水沸腾前,水内部上、下部分温度不均匀,上部温度较低,水内部形成的气泡(气泡内为水蒸气)上升时会对周围的水放热,液化成水,气泡因内部水蒸气减少而减小。水沸腾时,水内部上、下部分温度均匀,但气泡上升时,周围的水对气泡的压强不断变小,因此气泡约上升越小。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故B错误。C选项,“白气”实质是小水珠,水沸腾时不但汽化出水蒸气,水蒸气遇周围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故C选项正确。D选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不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故D选项错误。17.(201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答案】36.9℃【解析】体温计主要用于测量人体体温,人体体温在37℃左右,则范围在37℃左右,寒暑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则范围需要更大,零上零下均需要,则可得左边的为体温计,读出示数为36.9℃。18.(2019·江苏无锡)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_热。【答案】液化放【解析】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或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云。液化和凝华都是放热过程。19.(2019·江西)谚语、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①如坐针毡;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④霜前冷,雪后寒。其中主要体现压强知识的是______,主要体现摩擦知识的是______。(请填入相应的序号)【答案】①③【解析】①如坐针毡是形容受力面积小,压强大,体现压强知识;②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体现压强知识;③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是指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体现摩擦知识;④霜前冷,雪后寒,是指温度很低时水蒸汽才凝华成霜,雪熔化时吸收热量,气温较低,与物态变化有关。20.(2019·重庆B)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中所示的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乙所示,此时水温为___________℃。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98升高【解析】由图知道,使用温度计时,一处明显的错误是: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和容器底;由图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根据液面到达的刻度知道,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98℃;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21.(2019·山东临沂)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_℃;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答案】(1)铁圈(2)液化(3)98不变(4)水的质量偏大【解析】组装实验装置应由下往上;“白气”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图读出温度为98,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加热时间较长原因为初温太低或质量太大,当气压偏低时沸点降低,加热时间缩短。22.(2019·江西)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所示,是瑞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如图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3)水沸腾后续继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答案】(1)甲(2)97(3)温度不变【解析】(1)水沸腾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水,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水温上下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逐渐变小,体积不断变大;所以甲是沸腾时的现象;乙是沸腾前的现象。(2)图示温度计的刻度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为零上,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7个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7℃;(3)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水沸腾后续继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