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练一一、选择题 1.以下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xū) B啜泣(zhuì) 纳罕(hǎn) 嶙峋(línxún) C屹立(yì) 屡次(lěi) 头昏目眩(xuàn) D萧瑟(sè) 头颅(lú)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或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诫:告诫、教导 嶙峋:形容人很瘦 B头昏目眩:眼睛昏乱 小心翼翼:翅膀 C啜泣:哭泣 纳罕:惊奇、诧异 D迂回:迂腐 凝视:长久地望着 3.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 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二、填空题 4.注意下列句子中对话的引用方式,在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⑴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爬悬崖了。” ⑵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⑶ 妈妈说□“快去快回来。” 5.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⑴ 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 ⑵ 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 ⑶ 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⑷ 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 6.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入适合的量词: ⑴ 我们最后来到一( )空地。 ⑵ 我们就朝一( )悬崖飞跑而去。 ⑶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 )闷热的日子。 ⑷ 我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 )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三、造句 7.高不可攀: 8.小心翼翼:四、简答 9.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摘出你喜欢的语句,并简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二一、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如下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灰心丧气: 着眼: 2.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能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点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③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路。”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④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⑤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⑥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第①段“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说”为什么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划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是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想:假如“我”的父亲见我遇到危险,马上亲自去救小孩,结果会怎样?(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杰利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文段中找出“我”由恐惧到成功爬下悬崖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体会其在叙述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考答案(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1、不用冒号的原因是,前后两句话都是父亲说的话。若改为冒号,则变为,前半句是别人讲的话,与文章表达意思不同。 2、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暮色苍茫,……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黑暗。”作用: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夜幕降临,自己独自一人在岩石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更增添孤独与恐惧感。同时也为后来战胜恐惧和困难,增强勇气,埋下伏笔。 3、不是,相反从这一举动看出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爱孩子不是一味的溺爱。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儿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炼,可以增长勇气和经验。 4、“我”就会失去这个难得的增长勇气和经验的机会。如果今后遇到更大的困难,也不能自己去面对,去克服。(这不是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他私自离开胆小怕事,且最需要帮助的朋友,给“我”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一点他做得不对;但是他后来带领父亲来解救我,从这一点来说他做得很对。6、哭泣──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给“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