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过程与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学重点1、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教学难点1、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2、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拟人等)写景状物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及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东风荡漾,春光明媚,绿满天下,百花争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为春天留下了美丽的诗篇。下面,谁来背背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语音,读出感情。(1).认知性朗读(学生单个读和齐读相结合) 要求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教师在学生读时纠正错音水涨(zhǎng)(sǎn)散在草丛里 酝酿(yùnniàng)应和(yìnghè)(báo)薄烟黄晕(yùn)(hōng)烘托 蓑(sūo)抖擞(sǒu) 朗润(rùn)(2).感知性朗读a.要求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b.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我觉得《春》像一阙田园牧歌式的词。我觉得《春》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我觉得《春》2像一杯蕴涵了绵长而清洌韵味与芳香的醇酒。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3、听读课文,整体感悟(1)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3)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感受?4、熟读并背诵课文前两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