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伤仲永》班级:姓名:【资料储备】1、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2、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一、自学体验1、本文选自,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号,江西临川人,家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2、唐宋八大家有:二、朗读课文,完成练习。1)读准字音仲()永世隶()耕尝()啼()焉()邑()人扳()环谒()泯()2)划分节奏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积累文言词汇【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古今异义】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今义。)②、复到舅家 (复:古义:。今义。)③、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今义:。)【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奇:(用作,译为:。)②、宾客其父宾客:(用作,译为:。)③、利其然利:(用作,译为:。)④、伤仲永伤:(用作,译为:。)【重点虚词】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4、译述重点语句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三、延伸拓展1、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的哀伤,惋惜之情。2、《伤仲永》通过方仲永五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与的关系。223、《伤仲永》作业检测班级:姓名:【自主检测】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邑人( )环谒( )不能称( ) 世隶耕( )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 环谒于邑人( )3、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4、《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二、阅读理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教师寄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