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月光曲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和“月光曲”。分为三个乐章。为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1年。
新课导入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出生于德国波恩。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自读课文
生字学习谱莱茵盲纯键缕陶mánɡláiyīnchúnpǔtáolǚjiàn
生字组词谱:莱:茵:盲:曲谱谱写棋谱莱茵河绿茵绿草如茵盲姑娘盲目
生字组词纯:键:缕:陶:单纯纯真琴键键盘一缕丝丝缕缕熏陶陶冶陶器
多音字乐乐曲欢乐yuèlè
多音字弹弹簧子弹tándàn
多音字曲委曲扭曲qǔqū乐曲戏曲
多音字奔bēnbèn飞奔各奔东西
词语释义传说:幽静:断断续续:陌生:水天相连: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传闻。清幽寂静。时而中断,时而继续。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一般形容水面广阔看不到边,看上去就像一直延伸到天边跟天空连在一起了。
词语释义恬静:陶醉:入场券:粼粼:清秀:闲适安静。一般指很美好的安静。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比赛、演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美丽而不俗气。
近义词著名——清秀——激动——纯熟——恬静——照耀——陶醉——知名秀美激昂娴熟宁静映照着迷
反义词幽静——微弱——陌生——纯熟——断断续续——热闹猛烈熟识生硬连绵不绝
新课讲解再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课讲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新课讲解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简介贝多芬及《月光曲》。第二部分(2~6):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第三部分(7~10):《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pǔxiěɡānɡqínyōujìnɡmáowūzhúɡuānɡshīmínɡchúnshúqīnɡyōuqínjiànjǐnɡxiànɡtáozuìzhàoyào谱写钢琴幽静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照耀回顾旧知听写词语
新知讲解默读第1自然段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从这一文段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二百多年前德国贝多芬
新知讲解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传说”是什么意思?《月光曲》真的是这样谱成的吗?传说:辗转述说,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一词说明了,《月光曲》可能是这样谱写的,也可能不是。
新知讲解读课文2~3自然段,找到故事发生的原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琴声吸引了贝多芬的注意。“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断断续续这首曲目难度大,弹奏者弹不好这首曲子。
新知讲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兄妹俩的谈话中,感受了什么?
新知讲解“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
新知讲解妹妹说“随便说说”是真的随便说说吗?体现了了什么?不是随便说说。这是妹妹对她哥哥的劝慰。体谅哥哥的难处,体现出妹妹的善解人意。
新知讲解默读4--6段,听了妹妹的话,贝多芬是怎么做的?贝多芬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贝多芬走进屋,看到了什么?微弱的烛光下,哥哥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
新知讲解贝多芬走进屋,要干什么?“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新知讲解听见盲姑娘弹自己的曲子,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引起了他的兴趣。进屋看见女孩失明了,主动给他弹琴,体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呢?
新知讲解盲姑娘知道弹奏曲目的是贝多芬吗,为什么?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新知讲解讨论: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这么想呢?
新知讲解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默读7~8自然段,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新知讲解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清幽的月光下,一切都那么的朦胧而美丽,景象感染了贝多芬,带着同情之心,他情不自禁地按起了琴键。
新知讲解默读第9自然段,皮鞋匠和盲姑娘分别联想到了什么?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找一找哪地方是实写?
新知讲解这几句话是皮鞋匠的联想,是虚写。烘托了贝多芬琴技的高超。描写皮鞋匠的部分,哪里是虚写?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新知讲解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找一找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红色部分是实写。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紫色部分是虚写。“她仿佛也看到了……”是哥哥看到妹妹陶醉在琴声里,而产生的联想。他感觉妹妹和自己一样,都被优美的琴声带到了大海边。
新知讲解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由琴曲引起的想象音乐轻幽、舒缓
新知讲解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由琴曲引起的想象气势逐渐增强,节奏加快
新知讲解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由琴曲引起的想象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新知讲解由琴曲引起的想象可以看出,《月光曲》的曲调节奏是什么样的?开头舒缓--中部明快--最后激昂
新知讲解朗读第10自然段,见证《月光曲》的诞生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课堂小结体会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品格。兄妹俩:虽然生活艰苦,但热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乐观态度;相互关心、体贴,感情深厚。贝多芬:同情劳苦大众,具有音乐天赋和卓越才华。
作业布置熟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主题归纳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板书设计月光曲对穷苦人民同情和爱护听弹琴弹曲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