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磁磁场课时:三课时(第1.2课时讲授知识,第3课时处理作业)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过程和方法】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难点:磁场、磁感线的含义。知道磁场间的作用。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入课题】利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引入课题。【进行新课】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种类:根据制造来分,可以分为3\n天然磁体:天然铁矿石制造人造磁体: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磁针永磁体: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的磁体,常见的磁性天然磁体、人造磁体都是永磁体软磁体:磁性不能长期保持的磁体。3.磁极:演示:用一根条形磁体演示吸引小铁钉的实验。现象:磁体的两端吸引的小铁钉最多。1)演示后得出:磁体的两端具有的磁性最强,我们把它称之为磁极。中部磁性最弱,几乎没有磁性。如何一个磁体都有且只有两个磁极。2)南北极: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向南的一极叫南极(S极),指向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N极)。例1.有两个完全相同条形磁体,在不同的磁极磁极上吸引着两只铁钉,如图所示,如果将两磁体靠近,直至两磁体相接触,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接触后两根铁钉将会掉下来,原因是两根磁体接触后就变成了一个磁体,接触部分就变成了中部,磁性最弱。例2.如图所示,弹簧秤下吊挂一个钢球,将弹簧秤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读数()3\nA.不变B.逐渐减小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再减小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成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能被磁化的物体都叫磁性材料。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只有发现它们相互排斥时,才能断定两个都是磁体。例3.有两颗大头针被条形磁铁吸住而悬在磁铁的下方,则在下图中正确的是()ABCD例4.两个材料、形状完全相同的条形物体A和B,已知其中一根是磁体,而另一根不是磁体,不借助其它器材,如何识别哪一根是磁体,哪一根不是磁体。AB4.磁体的性质:1)磁性2)磁极性3)指向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