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像( )、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 )。空气可以被( ),压缩空气具有( )。2.空气虽然很轻,但还是( )质量的。3.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克,相当于( )回形针的质量。4.( )、( )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5.空气总是在( )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充气城堡根据压缩空气制作的。( )2.像石头等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它有一定的质量,但空气我们看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没有质量。 ( )3.空气不占据空间。 ( )4.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的质量很轻。( )5.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它也没有体积。( )6.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 )7.人们利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 )8.200多年前,发过的蒙特歌尔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1.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有( )。A.空气 B.弹性 C.韧性2.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将杯子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能流动3.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 )A.有重量 B.没有重量 C.说明不了什么4.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A.风扇 B.轮胎 C.瓶子5.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伽利略 C.拉瓦锡14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很轻,可以用弹簧秤量出来。B.空气有质量,用电子秤测出空气的质量。7.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 )。A.低处 B.高处 C.中间8.冷藏不加盖子是因为( )。A.热空气向上升 B.冷空气向下降 C.冷热空气对流四、实验(12分)实验名称:用电子秤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秤、皮球、打气筒实验步骤:1.将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的数字并做好记录。2.将称过的皮球用打气筒充满气后,再次进行测量,读取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并记录。3.比较两次称重的数字。实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每题6分,共18分)1.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2.在家里打开冰箱的门后白气会向哪里流动? 3.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4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能够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2.土壤的成分有()、()、()、盐类、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3.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 );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 )。4.沙质土颗粒(),透气性,水分易();黏质土颗粒(),空气(),水分()。5.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施工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多,土壤颜色(),越()。6.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等贡献。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只含有水分。()2.到河边采集土壤,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3.沙质土的颗粒大,渗水快,通气性能好,最适合农作物生长。() 4.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5.土壤里没有蚯蚓,这里的土壤一定就是贫瘠。() 6.施肥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相当于增加了土壤的腐殖质。()7.塑料没有毒性,埋在土里没有什么影响。()8.土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保护。()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1.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A.翻耕土地 B.种植树木 C.施用化肥 D.乱扔废弃物2.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不能发现()A.土壤湿润 B.小石子 C.空气3..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A.褐土 B.黑土 C.黄土D.冰沼土4.既能较好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土壤是()。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5.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壤天然的犁 B.改良土壤的能手 C.我们应该爱护蚯蚓 D.土壤中蚯蚓越多越好6.有的地区通过修建(),来防止水土流失。 A.退耕还林 B.梯田 14
C.修建大坝 D.建水库7.能保护土壤的活动是()。A.乱砍乱伐 B.排放污水C.植树造林8.植物能保护土壤是因为植物的()能固着土壤。A.根B.茎C.叶四、连一连(8分)砂土类土壤 保水性能较好黏土类土壤 透水性能最强壤土类土壤 保肥能力最好五、实验 (5分)实验名称:用排水法判断土壤中有空气。实验:步骤:把一块干泥土放进水中,进行观察。现象:水里有气泡冒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每题4分,共16分)1.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2.土壤中水分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4.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14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1分)1.研究固体的性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2.液体没有固定的(),但有确定的()和()。3.将混合物分离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有()、()、()等。4.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占据空间()。5.物质能溶于水的()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的。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沙漏中的沙子也能流动,所以沙漏中的沙子不是固体。()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3.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将混合物分离开的。()4.混合物分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过滤法、结晶法等。()5.自然界中水中溶解的物质都是有害的。()6.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7.剪碎的纸还是固体。()8. 液体是不会流动的。()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为固体的是()。A.冰块B.水 C.矿泉水2.下列为液体的是()。A.毛巾 B.口水 C.肥皂3.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A.网筛B.风车C.磁铁4.下列物质中能溶解在水中的有()。 A.面粉B.小苏打C.沙子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B.往杯中加水C.使杯中的水蒸发6.筛选法分离的是()。A.沙子和黄豆 B.水和黄豆C.水和油7. 蜂蜜的颜色是()。A.白色B.黄C.无色 8. 下列不是固体的是()。A.钢笔 B.格尺 C.饮料 14
四、连一连(8分) 五、实验:黄豆、玉米粉、绿豆以及他们的混合物,我们采取用天平秤得黄豆、玉米粉、绿豆的质量,然后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比较。(5分)实验方法:在天平两盘各放一张称量纸,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秤得物体的质量,做好记录。实验记录: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后质量50克50克50克150克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每6分。共18分)1.水平仪如何测得桌面是水平的? 2.怎样分离混合后的固体?请举例说明。 3.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有哪些?14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小,如()、()、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2.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资源,也是许多()的家园。3.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由于地表土质(),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地下()和()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谁的主要()。4.中国仍然有()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 ),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已增加地下水储量。5.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料、()资源和()资源,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6.地球上的部洋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水的用途有()、()、()、()等等。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海洋里的水都是淡水。()2.我们平常吃的食盐来自海水中的盐类物质。()3.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是没有区别的。()4.江、河、湖、海的水域大,蓄水量多。()5.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70%。()6.海水是发苦发咸的。()7.我国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8.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浇花、拖地等。()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1.小溪的特点是()。A.水域大,蓄水量多B.水域小,蓄水量少C.人工水域2.土壤分为()层。 A.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B.土壤和碎石C.岩层和碎石层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饮用。A.自来水 B.矿泉水 C.海水4.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5.下列方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洗碗时把碗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B.开着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C.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洗厕所14
6.将海水放在勺子中加热,最终留在勺子中的是()。A.矿物质 B.盐类物质 C.矿物和盐类物质四、连一连(指出水的用途)(4分)五、实验(4分)实验名称:蒸干海水与淡水,对比剩余物质实验器材:滴管、淡水、海水、金属勺、蜡烛实验步骤:1.用滴管分别取1毫升淡水河1毫升模拟的海水,滴入两把金属勺中。2.将它们分别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观察勺中留下了什么。注意:不要烫伤!记录:淡水海水加热后无白色物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每题5分。共15分)1.说一说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的原因?2.地下的的结构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3.我们在生活如何做到节约用水的?14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呼吸道包括()、()、()、()和()。2.小学生的肺活量不低于()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毫升以上。3.食物的消化过程是()、()、()、()、()。4.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成人肠道长()米,约为身体的()倍。5.营养素分为()、()、()、()、()、()和()七大营养素。6.碘酒是“( )”,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空气。()2.动物们不需要氧气,但河里的鱼就需要氧气。()3.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4.我们所食的食物在胃里消化和吸收。()5.鱼中含有丰富的脂肪。()6.土豆中主要成分是淀粉。()7.消化道是通过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8.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喝生水,这是好的习惯。()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A.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B.鼻 喉 咽 气管 支气管 肺C.鼻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D.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B.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是一样的。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3.食物中的营养在()中被大量消化吸收。A.大肠B.口腔C.小肠 D.胃4.将食物残渣,生成粪便的器官是()。A.胃 B.大肠 C.小肠5.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14
6.素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四、指出数字代表的名称。(6分)五、连一连。(5分)六、简答(共22分)1.为什么空气中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5分)2.请描述食物在体内是如何旅行的。(6分)3.怎样检验食物中是否存在淀粉、脂肪这些营养成分呢?(5分).4.怎样保护呼吸器官?(至少写出4条) (6分)14
附:参考答案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4一、填空1.粉笔 空间 压缩 弹性2.有3.1.29 3枚4.热气球 孔明灯5.循环运动 风二、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2.(×)3.(×)4.(√)5.(×)6.(√)7.(√)8.(√)三、选择1.A2.B3.A4.B5.B6.A7.A8.B14四、实验记录:气球较重很轻没有充气√充气√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五、简答1.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的数字即可。 2.白气会向下3.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填空1.疏松肥力植物生长2. 水空气砂和黏土 3.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4.大 好流失 小 少不易流失5.腐殖质 越多越深 肥沃6.植物生长动物安家 生产粮食二、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2.(√)3.(×)4.(√)5.(×)6.(√)7.(×)8.(×)三、选择1.D2.C 3.B4.B5.D6.B7.C8.A五、结论:土壤中有空隙,水进入了这些空隙即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六、简答1.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其厚度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达1米以上,腐殖质含量居各种土壤之首。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4.(1)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的行为等。14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4一、1.颜色形状 软硬 透明度2.形状 体积 质量3.蒸发过滤筛选4.不变变化5.量 不同二、1.(×)2.(√)3.(√)4.(√)5.(√)6.(√)7.(×)8.(×)三、1.A2.B 3.C4.B5.A6.A7.B8.C14四、五、结论:固体混合前的质量等于混合后的质量。六、1.水平仪 放在桌面上,气泡珠处在中间位置,说明是水平的,如果偏向另一方,就不是水平的。2.如用风分离稻谷的秕谷;用筛子分离沙中的小石子;用磁铁分离木屑和铁钉的混合物。3.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上烧。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4一、1.江河湖 池塘小溪水库2.淡水 生物3.30% 疏松多孔土层 岩石 来源4.400 越来越少 地下水5.矿物质化学动力6.70.8% 97.2%7.灌溉 运输 饮用 植物生长二、1.(×)2.(√)3.(×)4.(√)5.(×)6.(√)7.(×)8.(√)三、1.B2.A 3.C4.C5.C6.B14四、14
五、结论:白色物质就是盐物质。六、1.因为海水中含有很多不同的盐类物质,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微生物,细菌,有机物等等,这些成分大多数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海水又苦又咸。2.土壤稀松多孔,而最底层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地下水停留在碎石层。1.(1)刷碗时用一个大盆装着水,不要让干净水白白流走。(2)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长流水,不洗时关上笼头。(3)水重复使用:淘米——洗菜——拖地——冲便池(4)手洗衣服:先把水装在洗衣盆里,洗衣时要关上笼头。(5)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能节约很多水。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4一、1.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2.1000 2500-4000 60003.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4.消化器官 6.5-8.5 4.55.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6.淀粉探测器变蓝二、1.(×)2.(×)3.(√)4.(×)5.(×)6.(√)7.(√)8.(√)三、1.B2.B3.C4.B5.C6.C四、1:口腔2:食道3:胃4:小肠5:大肠6:肛门14五、六、1.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2.食物首先进入口腔中,通过食道到达了胃里,在胃里主要把食物弄横泥状做简单吸收,然后到达了小肠,在小肠里是最重要的消化过程,小肠细而长,充分吸收水、脂肪和葡萄糖和各种无机盐。接着到达了大肠,大肠主要起贮藏粪便的作用,最后食物的残渣通过肛门会被排出体外。14
3.(1)淀粉含量多的食品遇碘酒会变为蓝色。(2)脂肪含量多的食品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4.(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3)扫地前洒水(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要吸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