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不是我们的义务的是( )。A.要遵守交通法规B.要保护野生动物C.要孝敬父母D.在交通拥挤的时候要指挥交通2.以下单位属于国家机构的是( )。(多选题)A.市政府B.市第一中学C.市教育局D.市人大常委会E.市人民医院3.下面哪一项不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A.高龄化B.手段智能化C.团伙性4.1992年( ),《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A.4月1日B.5月7日C.8月6日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的是( )。A.国家的性质\nB.犯罪的特点和刑罚C.国家的根本制度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王晓蒙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栓狗链的狗咬伤,吕惠娴建议她和家人依( )向狗的主人索赔。A.《劳动法》B.《侵权责任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行政诉讼法》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1.我国将(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国家依法承担( )责任。3.法律如同( ),衡量着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法律的( ),违法的行为受到( )。4.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 ),这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5.人民政府是( ),行政机关的名称中常常出现人民政府、( )、( )、( )等。6.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和(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12345”热线电话,整合各部门紧急报警类服务热线。( )3.宪法宣誓能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 )4.小明18岁了,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5.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需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人不能办理手机卡。( )6.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少,是非观正在形成中,需要监护人特殊的保护。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连线题。(将下列行为与其违反的法律对应起来)\n厂家夸大产品功能,在电视上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晚上休息时,楼上夜半歌舞声扰人清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上初中时,父母让我辍学回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不良商家师某利用含化学成分的劣质鸡膏制作假鸡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父母离异后,父亲不按协议支付小孩的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1.请你阅读下面情境后,填写表格。情境1:今年6岁的叶知秋成为一名小学生。情境2:崔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情境3:李欣的妈妈是老师,每年的寒暑假享受带薪休假。六.简答题(共5题,共24分)1.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处?\n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其主要职权有哪些?3.居民身份证上面包含哪些信息?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身份证?4.身份证虽然小,但是它的用处可大了,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举例写一写身份证都有哪些用处。5.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请你谈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八.材料题(共2题,共17分)1.案例分析。小明刚买的水杯不见了,他向班长反映了这一情况,班长开始在班级内进行搜查,对话如下。(1)你同意小林还是小军的观点?为什么?(2)班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3)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么做?\n2.材料:感染新冠病毒的郭某从境外回国后,故意隐瞒出境史,多次外出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与之接触的40多人被隔离观察人民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请你说说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九.综合题(共2题,共20分)1.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时光,但有时也有不和谐的欺凌事件。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为此,各校积极开展了“防校园欺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你了解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表现?(至少写三个)(2)如果遇到校园欺凌,你将如何应对?(至少写三条)2.案例:林博远家楼上的高叔叔这几个月装修房子。高叔叔让工人早上六点就开工,晚上十点才收工。装修噪声搞得楼上楼下的邻居睡不好觉,林博远的爸爸多次找高叔叔协商,请他妥善解决问题,高叔叔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在自己家里装修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甲:高叔叔有装修自家房子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乙: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也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丙:高叔叔装修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你如何评价这三位同学的看法?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CD3.A4.A5.B6.B\n二.填空题1.12月4日2.违法;赔偿3.尺子;保护;制裁 4.古希腊;公民身份号码5.行政机关;部;厅;局6.自由;权利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如图:五.填表题1.如下:\n六.简答题1.(1)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2)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3)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4)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5)在邮局寄物品。2.(1)每年三月初。(2)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3.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生活中用到身份证的时候很多,比如酒店住宿、办手机卡、车站买票。4.在火车站自助打印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要用;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要用;在邮局邮寄物品要用等。5.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七.辨析题1.不一样。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学校纪律只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八.材料题1.(1)我同意小军的意见,因为我们不能私自搜查别人的东西,这样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2)不对,因为私自搜查大家就是侵犯了大家的隐私权;(3)如果我是班长,我会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但是不会私自搜查大家的东西。2.(1)①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制裁违法行为,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②养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九.综合题1.(1)①打:打架、斗殴;②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③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④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⑤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等。\n(2)①告诉家人;②向老师、学校报告;③向公安机关报案;④上学、放学与同学结伴而行;⑤向居委会求助;⑥向法律援助部门求助;⑦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⑧大胆沉着勇敢地面对;⑨大声提醒对方,他们所作所为是违法乱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⑩找机会逃跑,并大声呼喊求救等。2.我同意乙和丙的意见,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同时高叔叔装修房子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不同意甲的看法,高叔叔是有装修自家房子的权利,但权利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如果我是林博远,我会找高叔叔协商,让高叔叔尽量错开休息时间装修房子,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同时,抓紧时间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