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回忆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精卫填海》,你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什么?借助注释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róng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十”是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
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róng戎戎装
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李子,一种水果。道路两旁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易错的字音你读对了吗?zhézhē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腾
zhūjìngwéi诸竞唯
先来读读下面几个字吧!chángzhūjìngwéi尝诸竞唯
cháng“云”的第二横尝要写舒展,上下同宽。
意思是:争着,组词为:竞争、竞选、竞相开放。竞书写时要注意:“立”的第二横要写舒展。“儿”的竖弯钩要向外延伸。意思是终了;表示出乎意料。可竟以组词:竟然。
识字游戏唯一摘李子王戎诸多竞走尝试
整体感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互动课堂请你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大意吧!
王戎七岁,尝尝与诸小儿游。曾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李树是什李树么样的?多子折枝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吧!
诸儿竞走取之之,争着跑过去李子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唯戎不动只有
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吧。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的李子呀!”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李子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诸小儿会怎么问王戎呢?你怎么你怎么不摘李子?站在这儿不你傻啦,为动?什么不去?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品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找出相关语句,验证一下。
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苦味的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在这则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结构梳理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小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动善于观察冷静分析
主题概括本文描写了王戎小时候和朋友去游玩,看见道旁的李子(多子折枝),朋友(跑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因为王戎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课堂演练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尝与诸小儿游曾经2.竞走取之跑3.唯戎不动只有
二、解释下列语句。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道边李子树上李子很多,把枝条都压弯了。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树长在路边上,还有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
三、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五字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完成《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谢谢观看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