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
得德雀鹊惮蝉
CA
BC
四、根据诗意写出诗句。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以前游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社庙丛林边,山路忽然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流突然呈现在眼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填一填。1.有同学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连一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大雨倾盆图水天一色图乌云密布图风起云散图
2.《宿建德江》中描写“月”的诗句是“____江__清__月__近__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月”的词句是“明月别枝惊_”鹊。虽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两首诗词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__寂__寞_的孤思独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词人对丰收的_______和喜对悦乡村生活的喜之爱情。
六、精彩诗句赏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句中把乌云比作“翻墨”,用“跳珠”形容雨点,形象生动。诗句中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快__;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七、把这首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_。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西__江__月,题目是__夜__行__黄__沙__道__中_,作者是____宋_代词人辛弃疾。
3.下列词句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下列词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B)A.明月/别枝/惊鹊B.稻花香/里说/丰年C.两三点雨/山前D.旧时茅店/社林边)B
A4.下列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八、课外古诗阅读。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诗中“静”字突出了春山月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闲适、愉的快心情。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春山月夜幽静无人声。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更能起到烘托的作用。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下列诗句中也运用了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本诗中“月出惊山鸟”一句和“明月别枝惊鹊”描写的意境相同。
九、(拓展题)语文与生活。有不少店名、商品名都与古诗有关,请根据下列提示填一填。湖北名酒“稻花香”这个商标名称让人想起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玉壶缘茶叶店”这个店名让人想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谢谢观看ThankYou